中国知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,享年95岁

据澎湃新闻8月4日消息,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,享年95岁。

图片

资料图

公开信息显示,许倬云,江苏无锡人,1930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,精通上古史、经济史、文化史、考古学、社会学。2004年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、2020年获第四届“全球华人国学大典”终身成就奖、2023年获颁“2022-2023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”。

作为华语世界有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,许倬云代表作“古代中国三部曲”(《西周史》《中国古代社会史论》《汉代农业》),是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。另有“中国文化三部曲”《万古江河》《说中国》《中国文化的精神》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,海内外行销百万册。

Image

新版《许倬云学术著作集》从政治思想、文化转型、经济结构多个角度展开解读。正如许倬云在《总序》中指出的那样,从《西周史》《形塑中国》到《汉代农业》,虽然成书次序有先后,但这三部著作却是联结为一的。

其中,《西周史》《形塑中国》叙述古代中国自西周建立封建制度以来,经过春秋、战国列国并存的阶段,终于经过秦、汉而实现大一统。这一宏阔的历史进程,先聚后散,然后又再行拼合,最终凝聚成为东亚的大一统国家。在此阶段的中国,政制统一。《汉代农业》又接续陈述了整个过程中经济因素的成分及其融合。最终,中国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“精耕细作式农业”,先民们将农舍工业与农业的收获相结合,凝聚为以农业产品为商品的交换经济。这是经济、社会两方面的整合,与国家治理互相配合,进而熔铸为一个巨大的共同体。

六卷本中的另外三本,《水击三千》《熔铸华夏》以及《我者与他者》,其主旨也正是澄清上述巨大“共同体”的形塑过程,以及各个构成单元之间的互相依存。前三部侧重于时间轴线上的进程,而后三部则着力在平面发展上的“互联性”。整套著作集都是从政治思想、文化转型、经济结构多个角度,见证周、秦、汉“天下秩序”的形塑过程,读懂“何以华夏”“何以中国”。

来源:上观新闻